酷暑中的精加工团队

2021-10-29

本报讯(通讯员  熊月娇 董栩锖

八月初的成都正值酷夏,实属最炎热的季节,对航空工业成飞某重点型号精加工团队来说,他们的工作也迎来了最火热的阶段。

强强联手

时间已经来到晚上10时,成飞部装三厂厂房内依然灯火通明。

“这次任务可一定要顺利推进啊。”叶万均紧盯着产品。

“虽然这次的技术是第一次上机应用,但是我坚信它绝对没问题!”康志文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器。

“的确,咱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,可是将它都分析透了呢。”叶万均这句话,将康志文的思绪拉回了那间小小的会议室。彼时是两人第一次针对新机型精加工问题进行探讨。

“在精加工上的耗时太多了,必须提效。”

“可这个环节精度要求严格,提速之后出现超差和精度不达标的情况怎么办!而且,一个环节的提速又能改变多少呢?”

“能缩短多少就缩短多少,哪怕是一秒钟!既然精度要求高那我们就做得又精又快,绝对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现状!”

“确实,工厂如战场,理应分秒必争。解决好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,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巨大的。”

两个年轻的灵魂在第一次研讨中就已经碰撞出了火花,工艺组的叶万均和设备组的康志文一拍即合,要为精加工环节的提效拼尽全力。

两人细致梳理了传统的加工模式,从原理到实践,不放过任何一个提效点。

“我知道了!”康志文突然拍桌子站了起来。

突如其来的响动把叶万均吓得一激灵,“你找到突破口了?”

“看,目前的加工方式,为了保证质量,避免加工中的振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,只能让左右两侧分开加工,在一侧加工的同时另一侧处于空闲状态。如果我们能使这段空闲时间充实起来,加工效率必将大大提升,甚至实现质的飞跃!”康志文越说越激动。

是啊!战场上的战士争分夺秒,可武器却存在一段很长的空闲期,这无疑是对团队战斗力的极大削弱。

“要在防止共振的前提下将这个空闲期利用起来……”叶万均沉吟道:“这样——在一侧加工完退 刀的同时另一侧下刀,既不会出现共振,又将空闲利用了起来。”

“这种方法如果采用成功,效率少说也要提升50%呐!”

“可我们目前的设备……”想到这个,叶万均皱起了眉头。

“没事的兄弟,我们可以对设备进行改造,将两个设备的信息实时交互起来,让机器在一侧退刀的时候输出信号给另一侧的机器进行下刀。”随着康志文话音落下,叶万均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。直至此刻,两人接到任务后高悬的心才终于有了片刻的放松。

“老叶!”康志文将叶万均从思绪中拉了回来。

“仪器顺利运行!新技术第一次上机应用就完美适应!”只见左右两侧机器交替有序地运转着,就像这对默契的搭档一样,一切都配合完美!

经过这次流程优化,在工作量大、操作复杂的场景下,精加工效率提升40%,整个精加工周期缩短了25%,为保障任务节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争分夺秒

生产现场,方超正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精加工作业,并为新员工们讲述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要点,一通电话在此时打来。

“老方啊,现在有个紧急任务,某静力试验机需要进行整机测量划线。现阶段距离飞机转厂只剩一天时间,你赶紧带着团队过去,务必要保障飞机按时转场!”

电话那头传来的需求足够迫切,可方超却一时眉头紧锁——由于某重点型号的生产任务紧张,精加工作业这边已将团队分为两个批次,进行两班倒作业,在人手紧缺、交付节点在即的当下,这……

“没问题,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!”短暂地思考后,方超斩钉截铁地答道。

挂断电话,方超从现有人手当中再次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,他亲自带队出发,开展整机划线工作。

作为飞机框位上的重要标识,划线工作对精度要求极高,并且由于飞机体积大、框梁多、曲面和凹面等异形面较多,划线难度极大增加。突击队员与工艺、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探讨后,立刻投入实战。

由于激光跟踪仪的测量范围有限,为了对飞机进行全方位测量,师傅们不停移动跟踪仪的位置并重新建立坐标系。划线时,他们既要保证身体协调,又要保证划线的精度达到要求,肌肉高度紧绷,注意力也不能出一丝差错。在方超的带领下,突击队克服万难最终赶在节点之前完成任务。

没顾得上多做停歇,方超又带领团队,马不停蹄赶回现场,继续精加工作业。

这是精加工团队的工作缩影,也是航空人的缩影,他们坚守在本职岗位,奔波在召唤之间,平凡却不平庸,普通却不渺小。

三季度作为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关口,关系全年任务的大局,关系“十四五”开局之战的成败,形势异常严峻,挑战十分巨大。正是这群担当者,时刻保持冲刺状态、决不松懈的奋进意识,用创新和实干,为夺取三季度目标任务保驾护航,为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力量。